氣象中總是提到“渦”這個概念,“渦”到底是個啥?
渦,由“水”與“咼”組成,本義為水的渦形旋流。字典中有個解釋是水流旋轉(zhuǎn)形成中間低洼的地方,此外還有小圓坑、酒窩的釋義,這些解釋有一個共同點——中間低。渦的本意中還有另一層意思——旋轉(zhuǎn)。
那么氣象上說的“渦”到底是個啥呢?渦其實是渦旋的一種形態(tài),指湍流運動中不均一、不規(guī)則的各種尺寸的旋渦。
在天氣預(yù)報和氣象新聞中,最常聽到的就是“低渦”和“冷渦”。我們先來說說低渦,低渦在北半球是一種逆時針旋轉(zhuǎn)的渦旋,通常存在于距地面或洋面1500米到3000米的高空。根據(jù)其生成源地和影響地不同,有西南低渦、高原低渦、東亞低渦、西北低渦、華北低渦等。
冷渦,顧名思義,就是冷性低渦,是主要存在于中高緯度地區(qū)對流層中上層(5000米左右)的冷性閉合低壓環(huán)流系統(tǒng)。其中心氣溫明顯低于四周。在北半球,“渦”是在逆時針旋轉(zhuǎn)的;“冷”說明它攜帶的是冷空氣。同樣,影響我國的冷渦,也因其生成地不同,分為東北冷渦、華北冷渦、蒙古冷渦等,其中以東北冷渦最為常見。